华仲讲坛
首页 | 华仲讲坛

鲲鹏展翅九万里 知识产权在云端

 位于西安阎良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一飞院)是我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设计研发基地。50多年来,一飞院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史上的多项第一:第一架涡桨支线飞机--运七、第一架空中预警机--空警1号、第一架歼击轰炸机--“中国飞豹、新一代重型军用运输机---20。同时,也正是在这里,掀起了我国飞机设计的一场划时代革命。伴随飞机设计过程的,是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不断深化。去年底,一飞院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为航空工业自主创新刻下了知识产权的鲜明印记。

 

  只有瞄准主业,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出一型型国家急需的航空装备,掌握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才能用事实和成绩讲好中国航空工业和航空人的故事。一飞院院长刘小锋表示,技术立院是根本发展要求,创新前行是一飞院的根本发展方式。近年来,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和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推进,知识产权成为综合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也成为一飞院宝贵的无形财富。

 

  技术为本 创新发力

 

  运七列阵,银燕翔空;长风舒翼,飞天小鹰。煌煌国威,两型空警;展我精神,飞豹如虹。新舟起航,誓达仙阙;纵横寰宇,更有鲲鹏。56载的发展历程中,一飞院承担着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是创新的前沿阵地。近年来,一飞院紧密结合科研生产管理工作,深化对创新理念的认识,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理念落地的方法和途径,为助推国家重点型号研制和航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在长期的军民机研发历程中,一飞院开展了一系列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工作。早在21世纪之初的新飞豹飞机研制中,一飞院就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交出了国内第一架全机电子样机,使中国的飞机设计手段从手工画图跨入数字化设计,实现了中国飞机设计手段的革命;在空警2000飞机研制中,一飞院再上新台阶,实现了VPM产品数据管理;在ARJ21新支线飞机研制中,一飞院又是国内首个实现了跨地域的异地产品数据管理,建立了大规模异地协同数字化设计、制造和管理信息平台的企业,并形成了协同高效的飞机数字化、信息化研制体系。

 

  以推进知识工程系统应用为重点,一飞院在实现知识聚集、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道路上全速前进,实现了多个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优化创新平台体系,把握未来型号研制主动权,一飞院以构建制度为支撑点,推进创新理念与科研管理融合,出台了《科技创新奖励管理办法》《知识工程工作管理实施细则》《科研课题、科技成果档案管理办法》《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鼓励创新的制度,制定实施《职业发展管理实施办法》和《岗位任期考核实施办法》等,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使创新理念根植于广大员工心中。

 

  航空报国 强军富民

 

  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专利工程的推动下,一飞院在知识产权组织机构、制度体系、人才队伍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显著提升,科学利用知识产权信息支持科技创新在单位内部蔚然成风。据一飞院知识产权工作负责人介绍,该院建立了知识产权分级专员制度和专员工作系统组织结构,配备了由项目总设计师、项目知识产权专员、专员助理、二级专员、技术支持人员组成的项目知识产权专员系统,在项目上形成自上而下,由要求策划再到实施的环环相扣的工作模式。

 

  我们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分为行政管理制度(通用)和型号管理制度(专用),以建立专用制度为主,完善通用制度为辅,初步研究并建立了日常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和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文件体系。上述负责人介绍,为促进相关工作开展,一飞院建立了风险预警管理机制、知识产权作业流程等制度,形成了一套适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制度体系。同时,一飞院还加大专利信息服务和利用水平,自主开发了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等,针对科研项目需求自建了专利专题数据库,根据关键技术攻关需求开展了多项专利分析,其中与西安专利信息中心合作开展的通用飞机钣金增强结构及损伤容限专利分析课题为该项技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专利情报,有效发挥了专利分析对技术攻关的支撑作用。

 

  据介绍,一飞院开展了一系列以技术创新为目标、基于技术体系的专利布局,该专利布局涉及飞机研制9大技术领域、100多个专业,对未来5年甚至更前沿的技术发展方向加以预测和规划。同时,为提升技术研发部门、管理职能部门人员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一飞院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了知识产权借鉴、催生、规避和保护工作在飞机设计流程各阶段的闭环管理。近3年来,一飞院的专利申请量增长幅度均超过30%,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列。

 

  坚定不移地执行集团战略,全力引领和推动型号任务的研制,做好在役型号的服务保障,为创新前行提供充分的能力储备,这是集团、飞机公司和客户的需求,更是自主创新的迫切需要。刘小锋表示,自主创新始终是一飞院安身立命的本源,只有坚持敢为天下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排除万难,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我们将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适应型号研制和科技发展的知识产权创新体系、保护制度、运用模式和管理程序。到2020年,建立起满足航空技术和飞机型号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争取把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送上祖国的蓝天。刘小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