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仲讲坛
首页 | 华仲讲坛

发明专利量质齐升 指标注重质量导向

 文章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11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7年主要工作统计数据及有关情况,并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今年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不再公布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而是会继续公布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排名,以进一步强化国家知识产权局注重质量导向、突出统计指标的引导作用。

 

  此次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共授权发明专利42.0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截至2017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35.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依次为:北京(94.5件)、上海(41.5件)、江苏(22.5件)、浙江(19.7件)、广东(19.0件)、天津(18.3件)、陕西(8.9件)、福建(8.0件)、安徽(7.7件)和辽宁(7.6件)。

 

  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不含港澳台)依次为国家电网公司(3622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3293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67件)、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845件)、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1699件)、联想(北京)有限公司(1454件)、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273件)、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222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1008件)、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862件)。

 

  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5.1万件,同比增长12.5%。其中,4.8万件来自国内,同比增长12.5%2017年,PCT国际专利申请超过1000件的省(区、市)有7个,依次为广东(2.68万件)、北京(0.51万件)、江苏(0.46万件)、上海(0.21万件)、山东(0.17万件)、浙江(0.14万件)和湖北(0.13万件),上述7省市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国内总量的9成以上。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含中国)专利申请公开量为5608件,同比增长16.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申请专利4319件,较2016年增长16.8%;在华申请专利的国家数达到41个,较2016年增加4个。此外,会上还发布了2017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专利质押融资、专利复审请求和无效宣告请求案件及专利代理行业等方面的数据。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有关数据主要呈现出4个特点。一是专利创造水平稳中有进。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较2016年增长15.4%8.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8件,较2016年底提高1.8件。二是国内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企业占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中的比重分别达到63.3%66.4%,企业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5%。三是我国企业海外专利布局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年度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100件以上的国内企业达到44家,较2016年增加18家。四是部分领域专利布局与国外尚存差距。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之中,2017年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高于国外来华发明专利拥有量的达30个,比2016年增加1个,但从维持10年以上的发明专利拥有量来看,国内仍在29个技术领域中数量少于国外。(记者 李群)

 

201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衡量区域创新发展的刻度尺

 

  强化布署 量质并进

 

  2017年,北京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4.5件,居全国首位。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北京市以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为导向,以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重心,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2017年初,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核心知识产权,提高产业专利创造能力,推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建成一批特色优势明显、引领示范作用强的知识产权强区。

 

  2017年以来,北京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推动作用,通过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对高价值专利创造方法和路径进行全程引导,加强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和北京市专利试点、示范单位培育专项工作,打造了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重点企业。

 

  点评:

 

  知识产权对北京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树立北京市良好国际形象都至关重要。北京市作为全国知识产权事业的排头兵,突出科技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发挥首都优势,推动知识产权首善之区建设,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工作局面,更好地发挥了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首都转型发展提供了支撑。

 

  聚焦改革 加快步伐

 

  2017年,上海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5件,居全国第二位。2017年以来,上海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促进运用保护,着力打造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2017年以来,上海市聚焦创新改革,支持浦东新区深化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不断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加快步伐。同时,上海市聚焦创新主体需求,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能力,开展了一批专利导航、知识产权评议、知识产权服务双创基地建设试点项目,为上海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点评:

 

  自201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上海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步伐越来越稳。201710月,上海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40件,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与此同时,身居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海市不断释放改革创新的活力,浦东新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极大地促进了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国家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优化结构 建设强省

 

  2017年,江苏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5件,居全国第三位。2017年以来,江苏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推动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7年,江苏省出台了《关于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并启动了覆盖全省的政策解读和宣讲工作,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市县层面落实落地,为强省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7年,江苏省多措并举,促进专利产出结构优化,如建立专利产出情况通报和督查机制;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参与贯标、承担战推计划;加大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力度,遴选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有效提升专利产出质量。

 

  点评:

 

  江苏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前沿阵地,拥有众多科技型企业,形成了创新发展优势,也因此肩负着为全国知识产权发展探路的责任使命。江苏省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通过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不断强化知识产权执法,积极打造知识产权强企,着力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推动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创新发展高地。

 

  健全制度 强化保护

 

  2017年,浙江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7件,居全国第四位。

 

  2017年以来,浙江省知识产权局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联席会议,两市两县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持续推进。为发挥专利应有的市场价值,加强知识产权运用,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如加快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围绕万亿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开展产业专利战略分析、物联网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试点等工作。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浙江省不断加大力度,收获累累硕果。20171月至9月,浙江省知识产权系统共立案专利纠纷8524件,结案8459件,结案率达99.24%。浙江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体系正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点评:

 

  新时期,知识产权已成为各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对于浙江来说,知识产权已成为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浙江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决定了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强烈诉求,因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对浙江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搭建平台 促进转化

 

  2017年,广东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0件,居全国第五位。在部省知识产权高层次合作会商推动下,广东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广东省着力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市场、资本的高效对接、有机融合。在平台建设方面,广东省相继建设形成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金融创新(横琴)试点平台等国家及省级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目前,广东已建成全省重点产业专利信息系列数据库21个,形成专利分析及预警系列报告53份。

 

  与此同时,广东省还积极探索和创新专利质押融资服务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绩。20171月至11月,广东省共进行专利权质押登记349件,涉及专利2191件,专利权质押金额达107亿元,取得了良好效益。

 

  点评:

 

  知识产权可以为发明人或企业的创新成果保驾护航,但如何发挥其转移转化效益,产生真金白银,让专利权人尝到甜头,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对此不断深耕,从知识产权交易运营、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知识产权转化实施以及重点产业专利导航4方面着手,坚持运转联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取得新突破。

 

  政策引导 狠抓落实

 

  截至2017年底,天津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3件,位列全国各省(区、市)第六位。

 

  天津市制定的十三五专利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天津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将达到18件。围绕上述目标,2017年,天津市出台了多项引导性政策,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专利提质增效工程,为天津市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7年,天津市逐步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专利评价纳入绩效和人才评价,力争培育更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有效专利数量分别过百件的大专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时,天津市积极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专利导航工程,启动了一批专利示范园区和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的培育工作,大力培育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密集度高的专利密集型产业。此外,2017年,天津市共有12个区出台了专利支持政策,助推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升。

 

  点评:

 

  通过出台引导政策,天津市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断强化,带动了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综合实力提升。目前,天津市企业拥有专利的数量占全市总量的76%,其中市区两级专利试点示范单位的有效专利量占全市比重达到48.1%。专利的量质齐升,对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支撑引领作用。

 

  提质挖潜 综合施策

 

  2017年,陕西省进一步深入实施建立实施一组战略,创新运用一套战术,重点打好八大战役的知识产权一一八工程,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9件,居全国第七位,推动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成绩的背后,作为支撑的是陕西省推进专利创造提质挖潜、促进创新成果产权化;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完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贯标工作体系;抓好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和国家专利保险示范市建设,知识产权军民双向转移转化。此外,2017年,陕西省继续按照一产业一方案、综合施策的办法,集成知识产权产业化、专利导航等多项工作措施,把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工作串联起来,取得显著成效。

 

  点评:

 

  2017年是陕西省开展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起步之年。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以追赶超越为目标,以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主线,以进一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一一八工程为抓手,以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为重点,努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全省知识产权发展再上新台阶。

 

  多级联动 探索新路

 

  2017年,福建省调动省、市、县力量,联结外省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知识产权改革方面的探索,取得显著成效,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0件,居全国第八位。

 

  2017年,福建省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专利行政执法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地方行政区划行政执法资源组织调配;建设知创福建知识产权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立省际横向知识产权政务信息共享协作机制;以省市联动方式实施“1+10”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创新计划,全年导航范围覆盖11个产业领域和近百家企业;推广覆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专员制度,专员库目前已纳入近2000人;推动成立福建省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联盟(福州),积极探索军民知识产权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点评:

 

  当前,知识产权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迫切需要创新思维,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拓宽知识产权运营路径,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水平。2017年以来,福建省各地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因地制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专利事业发展推进计划,通过建机制、建平台、促产业,有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function mouseOver(){ document.getElementById('msr').style.background = "url(images/key-1.png) no-repeat center"; } function mouseOut(){ document.getElementById('msr').style.background = "url(images/fff.png) no-repeat center"; }